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保健之窗>>健康快车>>文章内容
水痘进入高发期,这批“战痘”知识你不能不知!
发布时间:2022-04-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万华

水痘进入高发期,这批“战痘”知识你不能不知!

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多见于儿童,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易造成暴发流行,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一、临床特点

01.潜伏期 

康人群接触水痘病人后不会立即出水痘,一般间隔10-24天后才有可能会出水痘,这个期间即为潜伏期。

02.临床特征和体征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发病急,前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乏力、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1天-2天后出现皮疹。

水痘皮疹首先出现于躯干和头部,后延及面部和四肢,以发际、胸背躯干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

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数小时后变为疱疹。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个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2天-3天,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

具有以下特点:

  1.向心性分布:即皮疹主要集中在颜面,躯干等中轴线上,全身皮肤都可能会出现。

  2.“四世同堂”:即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疹同时存在。一般来说新发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很快转变为疱疹,疱疹的特点是壁薄,疱液清亮,如水滴一般,后疱液逐渐转浑浊,最后结痂脱落。

二、流行特点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因此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01.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水痘病人从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0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

03.易感人群

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主要为2-10岁的儿童发病。

三、防控措施

01.一般措施

家长和孩子要注意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地方,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中的地方,要注意室内通风,加强防范。日常做到“四多一少”: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02.针对性措施

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水痘病人,应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人托或入学;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孕妇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可通过煮沸或者日晒等方式消毒,尤其幼儿园的玩具等要经常性清洗消毒;污染场所要加强通风、换气和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特殊人群要接种水痘疫苗

目前预防水痘的主要办法是接种疫苗。

现在使用的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在我国,水痘疫苗属于自愿、自费、知情同意选择的二类疫苗。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作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必然是疫苗的重点服务对象,学校等集体场所发生水痘暴发疫情时可进行水痘疫苗应急接种育龄妇女其他高危人群(等待器官移植者、医护人员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等)也应该提倡疫苗接种。

四、温馨提示

借鉴国际及国内部分省市经验,建议水痘疫苗2针法,孩子爸妈要注意!

只接种1针,保护效果约只有70%;而接种2针水痘疫苗,保护效果接近100%!目前国内水痘疫苗为国产的,一般保护期为5年。推荐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是:12-24月龄接种第1剂,4-6周岁接种第2剂。未按程序完成2剂次接种者,建议补齐第2剂次,接种间隔≥3月

五、治疗原则

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普通型水痘病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微,无需特殊治疗,10天左右自愈。

期间要注意病人的皮肤清洁,避免手抓疱疹,避免细菌污染水痘破损处,防止继发感染。

饮食则宜清热,宜饮绿豆汤、银花露、小麦汤、粥、面片等。禁食发物,如香菜、酒酿、鲫鱼、生姜、大葱、羊肉、雄鸡肉、海虾、鳗鱼、南瓜等。食用发物后会使水痘增大,从而延长病程。

传染了水痘怎么办?

   传染了水痘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患儿病情。对于病情较轻者,给出治疗方案及护理指导。对于病情较重者,予以留观或者住院进一步治疗。

六、水痘患者在家如何护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居家隔离,注意休息,监测体温,注意病情变化。

   2.清洁止痒,避免皮肤感染。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剪短指甲,减少因抓破水痘引起继发皮肤感染机会。皮肤瘙痒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涂抹。若出现皮肤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予以使用外用或口服抗生素。

   3.饮食护理。避免辛辣,鱼虾蟹等食物。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

   4.合适的穿着。穿着衣物宜宽松,棉质,避免刺激皮肤。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5.保持空气清新。适当开窗通风。

   6.对于发热患儿,低热可予以物理降温,高热可使用退烧药,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如反复高热不退,建议及时就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青竹分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