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保健之窗>>健康快车>>文章内容
爱耳护耳从娃娃做起
发布时间:2025-03-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陶露

耳朵像眼睛一样是人体与外界保持联系最重要的门户,听觉是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听觉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自然界中的声音达到一定强度如几分贝人耳便可感受到,再增强到数十倍,听了清晰悦耳,人会感到舒服,进一步增强到上百倍,声音变得刺耳,就会感到不耐受,医学上称“听觉不适响度”,长期高分贝声音刺激听力受损。针对这种噪音性耳聋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专家提醒大家:远离高噪音的活动,使用随身听,玩电脑游戏时音量要适度,每次不超过一二个小时,注意用耳卫生。有专家提醒家长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保护孩子的耳朵。 

避免意外伤害。切莫让婴儿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粘膜损伤、感染。儿童喜欢打闹、逗趣,不小心碰伤耳道,会引起感染,从而使听力下降。若头部受到外伤,也容易波及到内耳,严重的会使耳膜破裂。有些家长喜欢用发夹、耳勺等给孩子挖耳,这很容易造成鼓膜外伤穿孔,引起耳聋。 

防止外耳及中耳的感染。中耳腔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咽鼓管,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感冒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鼻咽部分泌物增多,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此外,在给孩子淋浴、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千万不要让污水进入耳内;同时应避免孩子在躺着时将眼泪流进耳道,以免引起感染。 

积极防治传染病。麻疹、流脑、乙脑等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积极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应特别注意保持患儿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洁,以防细菌蔓延感染到中耳。小儿患急、慢性中耳炎时,更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免留下后患。 

避免噪声污染。婴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迪斯科、摇滚乐等高分贝快节奏的音乐,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应尽量少带儿童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家庭影院中的音响音量也应适当控制。有些小孩喜欢模仿大人戴耳机听收录机,这很容易导致听力受损,一旦发现应当加以制止。 

警惕药物致聋。感音性耳聋很多是药物中毒造成的。因此,患儿切不可擅自用药,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抗疟药等药物时要慎重,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选用,因为这些药物对内耳有毒副作用,一些药物还可使人发生变态反应。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青竹分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